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通过了《达喀尔纲领》,纲领指出2000年-2015年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是大幅度提高幼儿教育和保育水平、普及免费初等教育、使成人文盲减少一半、提升青年和成人的生活技能、缩小教育中的性别差距、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中国是少数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作为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的靶子,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后2015全民教育目标的7项建议指标:大幅提升学前教育的入园率、使所有儿童完成10年免费义务教育(包括一年学前教育)、提升成人识字率使其拥有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读写算技能、提高青年与成人获得体面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所有学习者都具备全球公民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政府保障提供充足的教师、将公共教育经费增加至占GDP的4-6%,政府公共支出的15-20%(中国刚刚达到底限)。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距离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015全民教育目标有多远,以及我们对2015全民教育的设想有哪些? 一、大幅提升学前教育的入园率 在教育部2013年2月26日举行的新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截至2013年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园幼儿增加918万人,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 2015年,究竟会是怎样的呢? 有读者向我们投递这样的幻想:“2015年,我的孩子刚好要上幼儿园。作为普通家庭的家长,不求2015孩子可以在入园的问题上有与此时极大的区别,我们在幻想——是否2015年的那天,我的孩子更容易拿到入园的‘入场券’,再也不用去为了一个入园名额而你争我抢了。到时候,会增开幼儿园、增加班级、加大师资力量。” 二、使所有儿童完成10年免费义务教育(包括一年学前教育) 2011年,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国家级“普九”和扫盲检查验收,中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 据了解,美国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多数州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多数州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各州学制不一,大部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穷的10个国家之一,但这个国家不但小学和中学早就实现了免费教育,分文不收,教科书都由政府免费提供,连他们的大学也基本上是免费的。 三、提升成人识字率使其拥有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读写算技能 “识字率”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当中,十五岁以上“成年人”能读写文字的人的比率,就目前而言,全球平均识字率正在增加当中,但是世界上依然有不少失学的人口。 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我国成人识字率只有66.5%,2007年,我国成人识字率已达909%。有人会问:“识字率已经那么高了,为什么2015年的重心还有它?”传统上,“识字”是指读书和写字的能力水平到达可以沟通的能力。二十一世纪以来,据相关统计,全世界2亿年轻人离开学校时没有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技能,特别是约7.75亿成人(其中64%是妇女)缺乏最基本的读写技能。 也许你万万不会想到,据统计,在2007年,我国识字率为90.9%之时,已有国家的识字率高达100.0%,它就是格鲁吉亚,居排行榜第一位。而另一位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终身教育一直被视为成人教育,并有相关的成人识字教育的组织机构。 是否在2015年的某天,我国的成人识字率会全面普及,使每个人都拥有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读写算技能?我们共同期待着。 四、提高青年与成人获得体面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 在中国,太多的人缺乏获得良好的、有产出的工作所必需的教育和相关培训,太多的工作缺乏产出并且报酬很低。为了改变教育和培训水平低下、缺乏工作、生活贫困之间的这种恶性循环,中国在教育、职业培训、终身学习方面为青年实行了一系列提升就业能力的政策。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 15岁至24岁的青年人中,共有2800万未能完成小学教育,约占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由于缺乏教育及基本工作技能,他们面临严重的失业和贫困等问题。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16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报告指出,为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青年人需要掌握在小学与初中传授的技能,而缺乏对青年人技能的投资,使他们失业状况比成年人更为严重。在东亚,青年人没有工作的可能性几乎是成年人的三倍。 可见,想要拥有体面工作的前提则是提高青年人与成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在读者的反馈中,有读者提出设想:“如果在2015年,我国青年、成人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其所产生的‘体面工作’获得率也会相应有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这部分曾经并未拥有相关技能与能力的人群,其生活质量会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五、所有学习者都具备全球公民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对“全球公民”与“可持续发展”做以了解。 “全球公民”通常是指一个不只关心自己的社区和国家,也关心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事情,作为世界公民应该具备能接受全球化文化的意识。那么,何为“可持续发展”呢?简单来说,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现如今的每一个学习者均充满爱国主义意识,但并非所有人都有着“全球公民”的概念。很多人认为:“‘世界公民’、‘全球公民’离我太远,我做好所在国家的公民足矣。”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应该以这样的意识来面对全球化的局面? 想必大家听说过这样的一个组织——“aiesec”。这是一个全球学生组织,在各地大学有着分会,组织青年人去其他国家实习。每一个学习者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态度与知识技能——充实自己的全球公民意识,提高世界公民责任感,掌握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 我们能否提出这样的设想——在2015年,每一位学习者都充满了“全球公民”的概念,我们每天考虑的不仅是身边的事,也会为了世界这个大家庭整体的提升而做出努力。 六、政府保障提供充足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学习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合格教师的严重缺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学龄人口的增长,教师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全球需要新增160万名教师,非洲教师需求量最大,将达到90万名。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由教育机会满足向教育质量提升的转变,对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建设的要求随之也由有充足的教师向有充足的好教师转变。在“国标、省考、县聘、校用”师资管理与使用的政策框架下,“国标”与“省考”有效地保障了县域义务教育入职的最低门槛,而如何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而并非所有农村学校都可以留下充足的教师资源。 在去年英国《镜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范围内,最幸福职业榜单中“教师”一直稳居首位。可想而知,英国的师资力量倘若不雄厚,恐怕也难。 教师不仅仅传授学生基本的阅读和算术能力,还要鼓励批判性思维培养,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些多元学习目标不是分离的,而是系统整合的。其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强调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和算术能力,并获得21世纪必需的技能。倘若,我国师资力量可以在2015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才”的大幅度增加会成为数学中的“必然事件”。 七、将公共教育经费增加至占GDP的4-6%,政府公共支出的15-20% 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第11次《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指出全球学习危机每年使各国政府浪费共达1290亿美元。同时,第11次《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把受教育权载入宪法”。面对统计过后的资金浪费情况,更应该提起高度重视。 据统计,早在九年前,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荷兰、丹麦、法国、波兰、新西兰等国投入在教育方面的相关费用已超出GDP的4.5%。 拿我国各省情况来说: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12年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12年福建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532.6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20.43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位。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前5位的省(市、区)依次是:山东(22.21%)、河南(21.00%)、福建(20.43%)、江西(20.41%)、浙江(20.22%)。可见,东部、部分中部地区的公共教育经费上的政府公共支出比重较大,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需在中西部地区在教育投资上做更大的努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网友提出这样的设想:“2015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大幅度提高,会提高人均教育经费,随后在教育经费的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会产生更优质的教育与更普及的高等教育。随之产生出更有思想、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 (责任编辑:ebaifenjiao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