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课业"大变脸" 每周半天校外上课
时间:2014-10-30 08:49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覃超 点击:
次
---------------------------------------------------------------------------------------------------
新学年伊始,《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正式发布,突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中小学必须有10%以上的课时是在社会大课堂中进行,并计划在中考物理和化学中增加实验探究考查比重……如今,《实施意见》发布已有一个多月,与之相关的学科教学陆续启动调整和改革,北京中小学课业大变脸正在发生。
新政
每周半天时间校外上课
新学期,北京市明确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进行。据此推算,中小学生每周须有半天时间在校外上课,走进社会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课时如何保证?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每个学科10%的内容和时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时间改变,因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和高中课改已经打破了原本界限分明的课内和课外的边界。“校外上课”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带着学生离开校园到很远的地方上课,有可能是在校园内,也有可能在周边的社区,这些都可算作“10%课时”以内。
《意见》发布后,将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如何安排社会大课堂的课时进行细化要求。未来,北京市中小学语文教学中10%以上的课时将在博物馆、纪念馆等“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单位中进行。
从今年起,全市中小学正式实施“一十百千工程”。该工程要求北京每个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至少参加十次集体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观看百部优秀影视作品,阅读百本优秀图书,学习了解百位中外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格;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千余个社会资源单位培养和聘用千名课外辅导教师,邀请千名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部署,从10月底开始,《小兵张嘎》、《岳飞出世》等274册连环画将陆续配送到全市1093所小学,每所小学都将配备7套小人书,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配备一套。据了解,在274册推荐书目中,包括红色经典题材119册,传统文化题材100册,科学、历史、童话、神话题材27册,外国题材28册。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10月底,第一批连环画将免费配送到北京市各小学,市教委将为全市小学共免费配备7651套各种题材的连环画。目前,西城已经开始为全区小学图书室配备小人书,并尝试将其推荐给小学生们作为必读书目
反应
初一首开物理课
《意见》发布后,市教委已着手修订各学科指导意见,其中,北京初中校的化学和物理变化最大,拟在中考中增加对物理化学实验探究成绩比重。老师将带领学生在化工厂、环保单位、污水处理厂、科技馆、天文馆、高校开放实验室等场所进行体验、观察和探究,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整合。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主任陶昌宏介绍,今后,物理学科教学将发生改变,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培养知识。今年起,全市新初一年级将统一开设物理活动课,通过学生小制作、小发明以及老师演示等方式带学生走进物理学科的大门。
据陶昌宏介绍,此前在小学有科学课,里面涉及一些基础物理知识。中学后,直到初二才开设物理课。“初二开设的物理课,直接就让孩子学习阿基米德定律等定论、概念,实际上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很生涩。”同时,陶昌宏认为,以以往的课程设置来看,小学和初中之间的物理学习是“断档”的,现在新开设物理活动课有利于将知识衔接起来。
据了解,物理活动课每周开设一节,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课程内容。市教委要求,物理活动课采用校内外活动结合方式,由初二初三物理老师负责授课,该课程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能提前学习初二初三的知识。为此,北京教科院组织市级教研员对全市初中物理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开展教学指导。目前,北京五中分校、94中学已提前开始试点探索。
博物馆开出课程表
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课堂搬到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场所。目前,全市参与社会大课堂的市级资源单位有500多家,区级的资源单位有700多家。为了让社会大课堂活动真正有实效,不是“走马观花”、“春游秋游”,实现丰富的资源与学校课程结合,市教委遴选了北京市资源比较丰富的100家单位,制定课程表,学校可从课程表中各取所需,开展针对性的活动。
结合北京新推出的中小学“一十百千工程”,国家博物馆制定了社会大课堂实践体验教学项目实施方案。国家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黄琛介绍,考虑到时间有限,带领学生在博物馆进行教学实践时,并不会简单地按展览单个去参观,而是把固有的《中国古代钱币展》、《古代中国》、《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等八大陈列展览开发出《古人之娱》、《画布上的苦难辉煌》、《小礼物大外交》等12个主题线路,实现展览课程化。
黄琛透露,下一步国博将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发更多的主题线路,给学校提供菜单式的主题线路参观。同时,学校还可根据国博提供的展览内容设置不同类型的学案,学生在参观之前先对专题的内容进行了解,观看后进行分享交流,开展进一步深度主题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旅行社转型寻商机
中小学增加校外教学比重后,意味着将来学校要把更多的课时放在校外进行,但由于受人力和资源所限,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能力组织好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部分中小学校长坦言,目前学校并无专人负责综合实践课程,一节课如果要放到校外上,老师从查阅资料、备课到组织实施,仅靠一人之力很难完成。同时,校外活动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让学校开展活动时顾虑重重。如果有专业机构提供支持将大大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学校的这一需求让部分旅行社嗅到了新的商机。北京金泽和国际旅行社是一家专门从事中小学游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旅行社。负责人孙树强介绍,今年开学以来,已有不少学校与旅行社联系组织学生外出秋游的事宜。
“过去的秋游就是带学生们出去参观游览,现在不同了,更加侧重社会实践主题,希望学生每次出去都有所收获。”孙树强表示,针对这一新的变化,旅行社开发了近30门综合实践课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计成不同主题的课程和相应的课时。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主题“寻找北京的秋天”,组织学生到北京植物园参观;二年级则是到海洋馆探索“海底世界的秘密”……所有课程设计突出北京地域特点,解决了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单一、简单和零散的问题。顺应新学期新推出的“校外上课”这一新要求,实现了课程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科技教育超市将开进中小学
《意见》发布后,各区县也根据自身特点,整合区域资源,丰富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海淀区教委将高科技企业引入中小学,筹建“科技教育超市”。明年,海淀高科技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均将出现在“科技教育社会资源菜单”中,供全区中小学选择。
目前已有100家企业成为首批学校科技教育校外基地。海淀区科协常务副主席李云飞介绍,海淀区仅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有4000余家,目前选定的高科技企业主要涉及生物科学、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百度、联想、小米等企业将有望进入科技教育菜单。届时,这些高科技企业将对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根据菜单中提供的参观、高科技产品进校园巡展,以及高科技人才进入中小学做讲座等方式,自主选择想去的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近距离接触最前沿的科技。
此外,海淀教委还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与电子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这些高校内的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将向中小学开放,并派出教师为中小学培训科技辅导员。据李云飞介绍,目前,海淀区每年拨款2000多万用于科普教育,仅海淀科协每年用于科普教育的经费就达600多万。今后,预计将以10%逐年递增经费,用于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中小学科技教育。
学校做法
十二中: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
针对拟在中考中增加对物理化学实验探究成绩比重的变化,北京十二中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入手进行改革,在学生各个学年的阶段性考查中,将物理实验纳入评价体系,计划初中三年的实验教学占30分,每学年占10分,每学期5分。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探究实验形式。
据十二中主管初中教学副校长郝文玲介绍,学校针对初一年级学生开设物理探究实验课,以参与趣味实验和小制作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物理研究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这类课程基本会在学校实验室、操场等校内场所进行。初二年级的教学,则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渗透。比如,让学生尝试完成一些实验探究活动,从中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积累物理知识。初三注重培养学生们研究问题能力,鼓励他们开展社会调查,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的能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使物理学习更“接地气”。
在物理学科的评价方式也调整为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即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原本在初三才开设的化学课,十二中也将该课程提前一年,在初二开设化学探究性课程,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十二中今年加大了校外实践活动的力度。该校曾在学生中做了一份问卷调查,100%的学生都喜欢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考察活动。但有76.4%的学生表示大部分参观流于形式,对参观的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又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有限,对于很多参观内容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很难做出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分析。
该校历史教师杨冬梅表示,针对这情况,学校深入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把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补充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参观活动之后,更深入地展开探究。因此,在参观故宫、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之前,历史、美术等相关科目老师会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故宫的建筑美体现在哪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
人大附小:科技教育实行课题研究
人大附小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据学校头脑风暴中心科技主任朱靖宇介绍,学校利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周等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学生不仅可以使用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校内资源,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选题方向,选择国家图书馆、北京植物园、天文馆、研究所等相关领域的校外资源进行调研。朱靖宇表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只凭科学课是不够的,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老师都无法解答的问题,因此,学校定期组织全校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最想研究的主题,并确定选题方向。老师会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寻找能帮助自己课题研究有利的资源,比如三年级八班的邓博阳通过爸爸在清华工作的朋友,完成了用科学仪器证明小学生戴哪种口罩更能有效防护PM2.5的实验。
小课题研究是学校老师、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渗透了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比如数学课上,学生将在老师带领下,亲自测量小菜地的面积,为小菜地的播种、收获进行测算。朱靖宇介绍,对于那些研究能力强、对科学问题充满兴趣和研究欲望的学生,科学老师将利用每周五校本选修课时间,进行更深入地培训与指导。为了使小课题研究逐步向常态化发展,每学年学校设定一周为综合实践周,全校师生打破年级界限,在师生双向自主选题的基础上,围绕科普、生活、人文、地理、动物、植物、心理七大类、144个小类的题目开展研究活动。其间,学校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科学教室等专业教室供
2013年2月,北京市配合教育部相关要求出台“减负八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内容包括:不得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时;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小学生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减少考试、不排名次;严禁违规补课;竞赛成绩不作为入学依据等。
(责任编辑:ebaifenjiaoyu)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