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百分 - 轻松学习从此开始!

e百分学习网丨e百分在线教育丨e百分课堂丨ebaifen在线教育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资讯 >

打工子弟学校公益项目:“希望工程”外的学堂

时间:2014-11-26 09:12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伟 戴盈 吴济海 点击:
---------------------------------------------------------------------------------------------------

       “让每个孩子不再因贫穷而失去课堂!”这是希望工程践行的理想。
  25年来,希望工程援建希望小学18396所,圆了400多万农村孩子的读书梦。但对于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读书梦该如何延续?
  希望工程的创始人徐永光2005年筹办南都公益基金会时,就在酝酿一个希望工程的升级版——“新公民计划”,包括新公民学校项目和新公民计划公益项目,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民工子女。
  “希望工程是解决经济贫乏时期落后者们的权益问题,‘新公民计划’则是解决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的弱势者权益问题。”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说。
  “新公民计划”转而致力于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通过开展多种公益项目,促进农民工孩子融入城市。
  “新公民计划”总干事蔺兆星说:“我们有两个学校项目,一个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项目,一个是让社工进学校帮助孩子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孩子回家后没人照顾,可以到社区中心学习和成长。”
  对于打工子弟学校,“新公民计划”的支持鼓励教师创新、为学校提供了很多软件方面的支持,而硬件落后、身份“非法”仍然是这些学校必须面对的现实。
  北京海淀行知实验学校有两个校区。一个是龚村校区,一个是双槐树校区。两个校区均在西四环的“城中村”,凹凸不平的操场,几排旧平房,勾勒出并不宽敞的格局和并不丰富的资源。对此,校长易本耀感叹得来不易,想着10年前还四处漂泊,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学校随时被取缔的日子,易本耀仍心有余悸。
  行知实验学校的龚村校区是原来的村小,海淀区教委曾投入170万元帮学校整理校园,包括加固、维修校舍,铺设地下电缆和暖气管道等。
  而双槐树校区由于曾经是公办小学并校后留下的“遗产”,硬件条件要优于龚村。
  易本耀感激海淀区的教育政策,即便双槐树校区的周边村庄都已拆迁完毕,但行知实验学校还是保留了下来。
  易本耀说办打工子弟学校有四难,“身份难得、土地难批、教师难留、资金难筹”。2003年,双槐树校区拿到了民办教育许可证,避免了2006年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因“未经批准”被关停的命运,但龚村校区至今仍属于“非法办学”。
  行知实验学校只是北京130所打工子弟学校中的一员,收费低,拨款少,学校资金短缺,老师收入差,师资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有四分之一的流动性,打工子弟学校很难留住老师。”易本耀说。
  刘立娟算是行知的老教师了,她在这里坚守了10年。她本可以回辽宁老家的公办学校当老师,有更好的收入,但她选择了留下来。她说:“收入基本够自己生活,也只够住几平方米的房子,但是根本舍不得这些孩子。”
  而张怡婷则是因为“报恩”,2010年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听说行知缺老师,就毫不犹豫地来了”。
  1997年,11岁的张怡婷跟随务工的父母来到北京,就是在当时易本耀夫妇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插班。“当时还是在菜棚中上课,冬天非常冷,条件很艰苦。”由于学校几次搬迁,张怡婷也曾多次与学校失联。她说,在行知当了4年的语文和音乐老师,感觉肩上的责任很重。
  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
  据2012全国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14459万,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7415万,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394万,如何保证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上海、广州等城市已陆续探索出保证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新举措,包括拓宽公办学校吸纳能力、政府购买民办教育服务等。
  “如果我们可以获得办学许可证或被纳入公办学校,孩子们的学籍就有保障了,那样20年也算没白干。”易本耀说。
  从1994年五棵松的几间菜棚到如今的砖砌教室,易本耀20年来的坚持,为打工子弟在流动的城市找到了受教育的空间。

(责任编辑:ebaifenjiaoy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